肝硬化是我國常見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,因發病機制復雜,治療手段雖多而效果卻有限。多數研究表明,肝硬化常伴有腸源性內毒素血癥以及腸道菌群失調。該文通過觀察水蘇糖對肝硬化大鼠的防治效果,旨在通過動物模型觀察水蘇糖對肝硬化大鼠血漿內毒素水平,腸道菌群,肝功能及病理的影響,探討其抗肝硬化作用機制,為臨床有關治療提供理論依據。
細菌內毒素(endotoxin)的主要成分是革蘭陰性菌細胞外膜中的脂多糖(LPS),其生物活性復雜。內毒素是引起肝損害的物質基礎,腸道菌群失調是引起內毒素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正常情況下,腸道細菌產生少量內毒素,經門靜脈到達肝臟,正常細胞對進入肝臟的毒素、微生物及大分子化合物具有清除作用。
大量研究證實,在肝硬化中,由于腸道菌群的變化,細菌異位增多,使腸道產生的內毒素大量進入外周循環,形成腸源性內毒素血癥(IETM)。內毒素血癥不僅能加重原有的肝損害,而且能誘發全身代謝和血液動力學紊亂,參與種種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;內毒素血癥既可直接損害肝臟,又可通過炎癥介質的大量釋放,如TNF-α、IL-1β、IL-8、GM-CSF和IL-10等,對肝臟形成“二次打擊”,而由細胞因子引起的繼發性肝損害要比原發性免疫損害嚴重得多。因此,內毒素血癥的治療應引起足夠的重視。
水蘇糖(C24H42021)為自然界存在的一種低聚糖,是由1分子α-葡萄糖,1分子β-果糖,2分子α-半乳糖構成的四聚糖,口服后不被消化酶分解,不被腸道吸收,能降低腸道pH,增加腸蠕動,從而使腸內氨吸收減少。水蘇糖能加快腸道內有毒代謝物質的排出,減少了有毒代謝物質吸收進入血液而由肝臟進行生物轉化的過程,大大減少了肝臟分解毒素的負擔。同時,水蘇糖可以提供能源,促進體內自身多種雙歧桿菌成倍增長,使腸內吲哚等胺類物質減少,從而減少內毒素血癥的發生。該實驗采用水蘇糖進行干預,結果表明:水蘇糖能有效降低肝硬化大鼠血漿AST、ALT、內毒素水平(P<0.01)并對肝臟組織病理學有明顯改善作用。該實驗也表明,水蘇糖能糾正肝硬化模型組的菌群失調,起到益生元的作用,阻止腐敗菌的生長,促進雙歧桿菌與乳酸桿菌的生長。其中預防組效果更明顯(P<0.01),說明早期應用效果更好。此外,還有實驗證實,水蘇糖可通過減少腸道內氨的吸收而對臨床、亞臨床肝性腦病有一定預防作用。我國是肝炎、肝硬化高發國家,肝性腦病常是死亡致死原因。水蘇糖能調整腸道菌群,從而對肝硬化有較好療效且能減少其并發癥,為其對臨床肝硬化的治療提供理論依據。
該實驗研究結果表明,肝硬化可導致菌群失調和內毒素血癥,內毒素血癥又是進一步促進肝功能損傷的重要因素。實踐證明,水蘇糖不僅能夠扶植正常菌群生長,調整菌群失調,提高機體免疫力,減輕腸源性內毒素及高氨血癥,減少急性肝硬化的并發癥,而且具有直接?;じ臥嗟墓δ?,緩解肝臟病理性損害的作用。因此在治療肝硬化、減少并發癥時,水蘇糖有良好的應用價值。
摘自《中國食品報》 數據來源佳木斯大學微生態研究室 西安菲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資料庫